雍正之死堪称清朝历史上最令人费解的一桩悬案。根据《雍正朝起居注册》的详细记载: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八月二十一日,皇上身体不适,但仍坚持处理政务。二十二日,病情加重,皇子宝亲王、和亲王日夜侍奉在侧。至戌时(晚上7-9点),皇上病情突然恶化,紧急召集诸王、内大臣及大学士在寝宫颁布遗诏。最终于二十三日子时(午夜11点至凌晨1点)驾崩。这段记载显示,雍正帝从发病到驾崩仅短短两日,且前一日尚能正常理政,如此突然的死亡实在蹊跷。加之雍正生前以多疑残暴著称,对兄弟手足和开国功臣的残酷打压使其在民间形象颇为负面,这种离奇的暴毙结局自然引发民间诸多猜测。特别是近现代,随着大量以雍正之死为题材的小说、影视剧的热播,各种离奇说法层出不穷,使得真相更加扑朔迷离。在众多传说中,尤以吕四娘入宫行刺之说流传广泛,几乎家喻户晓。
那么,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?雍正帝是否真如传说所言,死于吕四娘的刺杀?
关于吕四娘入宫这一说法的起源,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的《清宫十三朝演义》和《清宫遗闻》两部野史笔记。据传雍正八年(1730年),著名学者吕留良因文字狱获罪,全家百余口或遭处决或被流放,酿成轰动一时的惨案。当时年仅13岁的吕留良孙女吕四娘因外出幸免于难。得知家族惨遭灭门后,这位少女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不杀雍正,死不瞑目,随后隐姓埋名,拜师学艺。经过五年苦练,她练就一身惊人武艺。雍正十三年八月,她乔装改扮潜入皇宫,伺机砍下雍正头颅为家族复仇。为掩盖真相,清廷对外宣称雍正病逝,并秘密打造一颗金头(据传真头被吕四娘带走)随葬。
随着时间推移,这个传说衍生出多个版本。有说法称吕四娘的师父原是一位高僧,曾是雍正帝的十二位武林好友之一,因不满雍正为人阴险而隐居山林。雍正担心其威胁,派大内高手追杀。高僧临死前预言:今日杀我,下月汝主亦死!果然一月后,其弟子吕四娘便以师传飞刀绝技取走雍正首级。还有版本说吕四娘在宫中得到一位名叫鱼娘的宫女协助,二人里应外合完成刺杀,事后鱼娘隐姓埋名远走他乡。
自清末以来,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广为流传。随着相关作品的不断改编,情节愈发离奇。但细究之下疑点重重: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,一个民间女子如何能轻易接近皇帝?
展开全文
那么,雍正是否可能遇刺身亡?综合史料分析,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首先,吕案中吕家确实无人漏网。雍正曾专门谕令心腹大臣李卫严查漏网之鱼。李卫回奏称吕家成年男子尽数伏诛,幼童发配边疆,连祖坟都被严密监视。作为曾与吕家有过交往的官员,李卫为表忠心势必全力缉拿,不可能出现疏漏。
其次,《清宫十三朝演义》等书本身就是野史小说,可信度存疑。根据《大清会典》等官方档案,民间女子根本不可能混入宫禁。雍正驾崩的圆明园自其即位初年就设有重兵把守,周边五里禁止平民居住,昼夜有官兵巡逻。即便武功再高,也难以突破如此严密的防卫。
吕四娘刺雍正之说之所以深入人心,与中国人传统的因果报应观念密不可分。吕案牵连之广令人唏嘘,民间自然希望恶有恶报。加之清末反满情绪高涨,这个传说也暗含汉人对清廷的复仇心理。此外,宫廷秘事本就引人遐想,而官方对雍正死因记载简略,更助长了各种猜测。
既然刺杀之说不可信,那么雍正的真实死因是什么?
清末宗室成员金梁在《清帝外传》中提出:世宗之崩,相传因服食丹药所致。雍正以勤政著称,现存手迹达1200万字,相当于每天用毛笔书写5000余繁体字,工作强度惊人。雍正七年冬,他患重病久治不愈,遂广招道士入宫。这些方士争相进献仙丹,雍正病愈后对丹药深信不疑。档案显示,雍正八年十一月至十三年八月间,圆明园共接收炼丹用煤192吨、木炭42吨及大量矿物,平均每月运送物资2-3次。雍正还将丹药赏赐大臣,如赐鄂尔泰既济丹,称其大有功效。
长期服用含汞、铅等有毒物质的丹药,必然危害健康。乾隆即位后立即驱逐道士张太虚等人,很可能与此有关。当代学者冯尔康、杨乃济等都支持丹药中毒说,但真相究竟如何,仍有待进一步考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